我们人体内有一条四通八达、遍布全身的“公路”——血管。
这条路负责着血液运输重任,但由于一些内外因的影响,时不时就会出现“堵车”的情况,也就是——血管堵塞了。
当堵塞发生在脑部,就可能引发脑梗、偏瘫,甚至脑死亡。
壹 好好的血管,为什么突然堵了
血液,从心脏这个指挥中心出发,经过血管这条“高速路”被运送到身体各个部位。
在青少年时期,我们的血管还处在人见人爱的状态:血管内壁光滑富有弹性,韧性十足,层次清晰,像“QQ糖”一样,运送的血流也是一路通畅。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加上放纵的生活方式影响,健康的血管也在一点点“被摧残”:
1. “道路”开始磨损:
血管经过长年累月的使用,内壁会逐渐出现脂质条纹,就像一个管道“生锈”了一样。
再加上吸烟、酗酒、熬夜、高油高盐饮食等不良习惯及不稳定的情绪会导致“血流不稳”,流动的血液不停地撞击血管壁,从而对血管壁造成压力,这种压力就是“血压”。
血压越高,血管受到的冲击越大。长期作用,就会使血管内壁受损、变形。
2. “路障”变多:
放纵的生活方式让血管悄悄出现脂质斑块,而此时,每天奔波在血管中的单核细胞、T细胞被激活,开始异常地活跃。它们在内皮下摇身一变,成了泡沫细胞,从内皮跑到了动脉壁内,开始收集胆固醇!
原本通畅无阻的“大路”,慢慢地增加了胆固醇晶体、细胞碎片、钙盐等开始作妖的“路障”,他们共同形成了一个物质:
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这类“坏”胆固醇被氧化后还会损伤血管内壁,使得平滑的路变得坑坑洼洼。
3.“拦路虎”出现:
更可怕的是,这些斑块并不是静止不动的,它们会凸入动脉空隙,狭窄的路承受不住这么多“客流量”,难免出现磕磕碰碰的破损。
而身体发现这些破损,又会赶紧启动“凝血机制”,于是——血栓就有可能出现。血栓就像是血管内的“大拦路虎”,一旦堵塞血管,那么血液的运输系统就可能瘫痪。
贰 5个无意识的行为,让血管越来越堵
没堵到一定程度,人们是感受不到斑块的。但斑块就像馅大皮薄的饺子,随时可能破裂、导致栓塞,这可就要命啦。
生活中一些无意识的行为,有些会让血管容易「破洞」,有些则让脂肪更容易沉积,很多人都中招了!
01经常生气
研究发现,即使短时间的生气,也会对心脑血管造成负面影响,损害内皮细胞,影响血管舒张功能,而这正是堵塞血管的斑块形成的基础。
02不注意控制血压
每 10 个成年人中就有 了个高血压,但很多人都不知道,或知道也不注意控制。
水压过大,水管会损坏乃至爆裂。血管也是如此,过高的血压有巨大冲击力,在血管里横冲直撞,使血管壁损伤、脂质斑块沉积还会让管壁变硬变厚,血管越来越狭窄。
专家提醒:高血压是沉默杀手,一定要定期测量、认真控制。
03吃太多坏脂肪
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更容易伤血管,让血管堵塞。
日常少吃快餐和零食,和各种油炸食品。如果爱吃肉,不妨多吃点鸡鸭鱼肉,少吃点猪肉、牛肉、羊肉,尤其是肥的。
04用抽烟来解压
很多人压力大时喜欢抽烟,一根接一根,这对血管来说简直是「连环炮」。
压力本来就能通过神经内分泌影响血管健康,加速血管老化;而烟草中200多种有害物质会伤害嫩滑的血管内壁,加速血管破洞,让脂肪有洞可钻,使血栓更容易形成。
05经常处于噪音中
噪音会激活人体压力系统,使血压上升,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氧化应激,并引发炎症反应。噪音也被证实会增加高血压、中风等疾病的发病率。
戴耳塞睡觉,去喧哗吵闹的场所时戴降噪耳机,换掉家里嗡嗡作响的老旧电器......都是降低噪音伤害的有效手段。
叁 血管不想被堵塞,做好这4件事
01饮食忌“三高”:高糖、高盐、高脂
少吃肥肉、动物内脏和加工肉类等,少喝奶茶和甜味饮料。注意饮食要清淡,多吃优质蛋白,例如豆类、鱼虾、禽肉,每天要吃够适量蔬菜、水果,补充膳食纤维和维生素。
02多补充水分
普通人每天最好喝1.5~2升水,充足的水分能够稀释血液,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
03减少久坐,规律运动
长时间久坐后会减缓血液流通速度,建议每隔1小时,起来活动活动,尤其是要活动腿部,经常久坐超过6小时的人,则要高度警惕静脉血栓形成。
04避免穿紧身衣物
裤子不要穿得过紧,容易影响血液循环。如果长期久坐久站,为了预防静脉曲张及血栓,可以穿弹力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