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患者疑问,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是否可以一劳永逸,但事实是药物治疗的“蜜月期”只有3-5年,服用左旋多巴难消“运动并发症”,药物、手术、康复训练需综合运用。
手抖、脚抖、行动迟缓,很可能意味着帕金森病的到来。目前中国有200多万名帕金森病患者, 65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为1.7%,而年过四十即手脚震颤的年轻患者人数也在不断增长。
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脑部退行性病变,帕金森病会令病人脑干内被称作“黑质”的部位出现急剧退化,无法产生一种叫做“多巴胺”的神经传导递质,导致大脑对肌肉活动的指挥能力下降。
目前,药物仍是治疗帕金森病的常规手段。左旋多巴是治疗帕金森病的“专业技术”,但并不能使患者的症状得到长久的缓解。治疗较好的“蜜月期”只有短短3~5年。
此后,病人的症状仍会加重,而药物治疗产生的副作用也逐步显现。“运动并发症”是较常见的问题。一方面,它表现为“剂末现象”,即药效的持续时间缩短。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异动症”,即服药起效或药效消失后出现手、脚、头、颈等部位不自主的舞蹈样动作。
在运动并发症的早期,患者可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通过调整药物的种类、剂量和服药时间等来解决这些问题。不过,随着病程的延长,运动并发症加重,患者对药物的反应性下降,调药越来越困难,导致患者工作能力丧失,自理能力下降等。这时患者应及时就诊,考虑外科手术方式治疗。
医生链接:尹丰
北京神经外科医生
成都西南脑科医院神经外科医生组成员。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1997年进入海军总医院,从事功能神经外科的基础研究和外科治疗工作。迄今完成包括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痉挛性斜颈、扭转痉挛等疾病在内的运动障碍疾病的外科治疗2000余例。曾获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机械工业部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海军总医院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中青年人才奖。荣立三等功一次。入选海军总医院后备人才库,承担和参与多项级和军内课题,相关成果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
擅长:痉挛性斜颈、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等疾病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