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人,年轻时身强力壮,但随着年龄的增大,逐渐出现了手抖、拖步、运动减慢、迈不开步、穿不上衣服甚至生活不能自理。罪魁祸往往是因为它——帕金森!
帕金森是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本身不致命,但会严重影响患者工作能力及生活质量。在中国约有200万名帕金森病患者, 65岁以上老年人占了近1.7%。该疾病如今已成为仅次于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的致残性疾病。
4月11日,是第20个先进帕金森日。为改善病人生活质量,让更多人认识它、了解它,今天,让我们一起“关注帕金森,携手健康行”。
什么是帕金森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疾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40岁以下起病的青年帕金森病较少见。其症状表现为静止时手、头或嘴不自主地震颤,肌肉僵直、运动缓慢以及姿势平衡障碍等,严重者生活不能自理。我国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大约是1.7%。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为散发病例,仅有不到10%的患者有家族史。
帕金森的发病机理
研究人员长期研究发现,人的大脑深处有一群称作多巴胺神经元的小家伙,它们的任务是分泌释放多巴胺。多巴胺的主要工作就是负责在其他的神经元之间传递信号,控制和协调人体的各种动作,比如走路、拿东西、说话等等。
而帕金森病患者因为老化、遗传和环境暴露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多巴胺神经元变少了,那它们分泌的多巴胺也明显减少,导致其他神经元无法正常传递信号,大脑发出的命令没法正常地传递,就会出现一系列与运动相关的异常情况。
于是乎我们发现,帕金森病患者本身的肌肉力量是没有问题的。早中期干重体力活都没有影响。但因为少了多巴胺,病人就会出现动作慢或动作不协调,比如大脑说,拿东西,可双手收不到信号,就抬不起来。
也许有人会问,多巴胺神经元是怎么减少的?正常老年人都会存在多巴胺神经元减少,随着年龄的增加,多巴胺神经元数目减少的就越多。一般情况下,当丢失脑内一半以上多巴胺神经元和80%以上多巴胺,之后才会慢慢出现临床症状。
帕金森患者脑内多巴胺减少程度要远远高于正常衰老水平。比如,一些遗传基因突变会影响多巴胺的分泌,使得人脑内的多巴胺浓度本身就少于正常人,又比如外界的一些环境因素像农药,也会损伤多巴胺能神经元。所以,帕金森病的发病机理很复杂,它不是单一的因素引起的,有很多的因素参与其中。
得了帕金森怎么办
帕金森病需注重综合治疗。尽管到目前为止,帕金森病还不能改善,但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训练、心理疏导和细致护理等多种方法的综合治疗,能够很好地控制帕金森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脑立体定向仪帕金森微创技术
研发背景:
脑立体定向仪技术是863项目产品。该成果主要用于脑外科手术中的手术规划、导航和立体定向,由解放军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和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联合研制,同时采用了先进耶鲁大学研发的机器人手臂技术,经医生论证,具有先进先进水平。这种先进上尚无同类产品的神经外科脑立体定向手术设备,将手术规划系统、导航系统与手术平台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拓宽了应用范围、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减轻了病人痛苦。该设备的成功应用,深受广大医生、帕金森患者的好评。
治疗原理:
通过CT或核磁共振融合,在三维空间下由手臂立体定向下(比喻:GPS定位下巡航导弹攻击目标类似),误差低于0.1毫米,能迅速、利用微电极定位帕金森患者脑内震颤和僵硬细胞准确位置,通过监测细胞水平信号,用一根比头发丝还要细的导针进行地神经毁损修复,同时直接输入神经细胞因子修复受损多巴胺能神经元,达到临床功能性的恢复,生活自理的目的。
技术优势
1、定位准、不开刀、创伤小
用影像学定位(CT、MRI或DSA)和立体定向仪引导来构建三维立体的脑部结构图,应用先进耶鲁大学的机器人动力机械臂,通过靶点定位后,动力机械臂能以0.1mm的重复精度保持稳定的轨迹,误差低于0.1毫米,确保手术准确无误。
2、术后治疗立竿见影
临床治疗案例15000余例,并发症发生率< 0.5%。手术时间平均半个小时,只需局部麻醉,在患者清醒下进行,大多数患者于手术即可见效,即可进流食,病情较轻者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动。
3、解决了以为细胞刀毁损术等神经外科手术创伤大,靶点定位不准确,术后并发症多的弊端。
医院设有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中医科等多个科室,专业治疗癫痫、小儿脑瘫、脑血管病、帕金森、脑萎缩、头痛眩晕、脑肿瘤等脑部疾病。
温馨提醒:帕金森疾病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及早治疗就意味着有更大可能治疗,如果一拖再拖后果难以想象,建议患者及早接受治疗,如果还有什么疑问,随时点击咨询了解详情。或者拨打健康热线:028-68760707与医生一对一咨询。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给帕金森患者的十条心理指导